稻田里“割韭菜”?看自贡如何破译再生稻气象密码|绿镜头·发现中国
稻田里“割韭菜”?看自贡如何破译再生稻气象密码|绿镜头·发现中国
稻田里“割韭菜”?看自贡如何破译再生稻气象密码|绿镜头·发现中国
说到(dào)“再生”,你想到啥?
再生纸?再生塑料(sùliào)?再生纤维?
今天,咱们(zánmen)来聊聊——
四川省自贡的“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”!
再生稻不是回收再加工(jiāgōng)的产品
而是一种水稻(shuǐdào)种植模式
其实,该种植模式在(zài)1700多年前
就被老祖宗们“玩”明白(míngbái)了!
《广志》记载:“南方有盖下(yǒugàixià)白稻,正月种、
五月收,获讫(huòqì),其茎根复生,九月熟。”
其意为:南方(nánfāng)有稻,割完一茬
图为自贡再生稻试验(shìyàn)基地的水稻。拍摄:马超
在气候条件种一季稻有富余(fùyú)
种两季又(yòu)“差点意思”的地区
那些“睡着(shuìzháo)的芽”被唤醒
等俩月左右(zuǒyòu)就能再收割一次
虽然第二茬产量大概是头茬的(de)30%
但胜(dànshèng)在省时省力成本低
凭啥自贡(zìgòng)富顺成了“再生稻之乡”?
这个问题要从自贡市大安区黄桷村的(de)再生稻试验基地说起。碧绿的稻浪间,植保无人机正低空掠过,试验基地稻田旁的再生稻农业气象(qìxiàng)(qìxiàng)试验观测站实时传回田块各类气象数据。
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作研究所所长、高级农技师鄢圣敏,穿着防虫(fángchóng)袜套走出稻田,向(xiàng)“绿镜头·发现中国”的记者介绍(jièshào)身后103亩再生水稻的“生长(shēngzhǎng)密码”:“以前再生稻产量的高低完全看天气,现在‘1313’体系(tǐxì)让再生稻可以有效应对不利天气,手机‘叮咚’一响,气象预警就来了。”他笑着指向远处田埂上白色的自动气象站(qìxiàngzhàn),“有了这些气象‘帮手(bāngshǒu)’,天气好坏与否,我们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。”
鄢圣敏(左二)向记者讲述再生稻生长的(de)“气象密码”。拍摄:周雯
影响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蓄留的(de)主要气象条件是热量,种植再生稻有个硬指标:从(cóng)中稻安全(ānquán)播种到再生稻安全齐穗的安全生长期,积温≥4200℃。安全生长期内积温达到4200℃是再生稻蓄留的选择线。在安全生长期积温低于4200℃的地区(dìqū),单季稻适宜(shìyí)生长,4200℃以上的地区则可以(kěyǐ)蓄留再生稻,高于5400℃的地区则更适宜种植双季稻。自贡地区中稻+再生稻安全生长期积温在4300℃至4700℃,是再生稻生长的天选之(zhī)地,得天独厚的气候也使自贡富顺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再生稻之乡”。
四川省自贡水稻试验田格阵如“电脑芯片(diànnǎoxīnpiàn)”,气象科技赋能再生稻高产。拍摄:周如雨(zhōurúyǔ)
自贡市气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、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农技专家罗伟介绍,当前,川渝地区再生稻蓄留(xùliú)面积(miànjī)达(dá)650万亩,比上世纪(shìjì)80年代扩张33.33%,再生稻高适生区面积达7000万亩,较上世纪80年代扩张12.19%。再生稻种植气候优势区从川南渝西地区向西北逐渐延伸。
再生稻种植分布与(yǔ)适生区变化情况图 供图:自贡市气象局
罗伟(右二)向记者介绍再生稻气候优势(yōushì)区延伸情况。拍摄:马超
自贡市气象局(qìxiàngjú)副局长黄德刚介绍:“目前自贡市气象局正在立足四川着眼全国,落实中央(zhōngyāng)一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的部署。全力(quánlì)做好全国再生稻气候适宜区域规划。用‘三张图加面线点(diǎn)’为全国再生稻推广提供重要的气象依据。”
自贡市气象局(qìxiàngjú)副局长黄德刚介绍再生稻试验基地。拍摄:周雯
三张图加面、线、点(diǎn)
三张图:20年过去、20年现状、20年未来
面:全国(quánguó)再生稻气候(qìhòu)适宜区域规划,精确到市级
线:川渝种植适应(shìyìng)区规划,考虑土地属性,精确到乡镇,面积精准到水田
点:自贡市再生稻区划,在线的基础上,应用海量包括地理结构的三维地图数据,制作(zhìzuò)更加立体精细的种植区划
三张图加面、线、点示意图(shìyìtú) 供图:自贡市气象局
再生稻害怕“坏天气(huàitiānqì)”?
高温、低温、连阴雨(liányīnyǔ)、干旱、大风... 都是再生稻的“克星”。在(zài)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再生稻的“号角声”中,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自贡应运而生。他们通过(tōngguò)布设农田小气候站(zhàn)、植被物候观测站,结合卫星遥感与无人机,建立(jiànlì)起覆盖113万亩稻田的立体监测网络,在“1313服务体系”支持下,形成了(le)一手气象服务“王炸组合牌”。
1313服务体系
1:“省、市(shì)、县”一体联动,信息秒达
3:“天、空、地”三维监测(jiāncè)(卫星+无人机+地面气象站)
1:“产(chǎn)前、产中、产后”一体服务
3:“平台、团队、技术”三重保障
气象(qìxiàng)服务效果怎么样?
去年,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113万亩,较2023年增长14%,最高亩产(mǔchǎn)测产超过380公斤,蓄留面积与亩产实现(shíxiàn)“双增长”。
再生稻也是农户的“金稻子”。自贡市大安区(dàānqū)黄桷村水稻种植户徐金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8月头季稻卖一块八,10月份再收一季,两季加起来一亩(mǔ)地收上千元!”徐金成说(shuō),“今年6月,出现了连续40天的高温暴晒,但农田气象监测网络提前3天就(jiù)向我们发出精准预警,我立即给20亩稻田灌水,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(jīngjìsǔnshī)。”
种植大户徐金成接受记者采访。拍摄:马超(mǎchāo)
科研进行时(shí):解锁再生稻的“时间密码”
在自贡试验田,专家们玩起了“错峰栽培”:从2月15日开始,每隔(měigé)10至15天种一批秧苗。“看!左边这块都抽穗(chōusuì)了,右边才拔节呢!”罗伟现场教学。为啥?就是要(yào)找出最佳种植时间(shíjiān)点,让水稻生长完美匹配天气变化,把产量和抗风险能力拉满!
图为2月15日种植(zhòngzhí)(zhòngzhí)的试验稻与3月10日种植的试验稻生长情况对比。拍摄:马超
自贡再生稻的“最佳种植时间密码(mìmǎ)”
中国气象(qìxiàng)报社 出品
审核:张格苗 胡亚(húyà) 

说到(dào)“再生”,你想到啥?
再生纸?再生塑料(sùliào)?再生纤维?
今天,咱们(zánmen)来聊聊——
四川省自贡的“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”!
再生稻不是回收再加工(jiāgōng)的产品
而是一种水稻(shuǐdào)种植模式
其实,该种植模式在(zài)1700多年前
就被老祖宗们“玩”明白(míngbái)了!
《广志》记载:“南方有盖下(yǒugàixià)白稻,正月种、
五月收,获讫(huòqì),其茎根复生,九月熟。”
其意为:南方(nánfāng)有稻,割完一茬

图为自贡再生稻试验(shìyàn)基地的水稻。拍摄:马超
在气候条件种一季稻有富余(fùyú)
种两季又(yòu)“差点意思”的地区
那些“睡着(shuìzháo)的芽”被唤醒
等俩月左右(zuǒyòu)就能再收割一次
虽然第二茬产量大概是头茬的(de)30%
但胜(dànshèng)在省时省力成本低
凭啥自贡(zìgòng)富顺成了“再生稻之乡”?
这个问题要从自贡市大安区黄桷村的(de)再生稻试验基地说起。碧绿的稻浪间,植保无人机正低空掠过,试验基地稻田旁的再生稻农业气象(qìxiàng)(qìxiàng)试验观测站实时传回田块各类气象数据。
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作研究所所长、高级农技师鄢圣敏,穿着防虫(fángchóng)袜套走出稻田,向(xiàng)“绿镜头·发现中国”的记者介绍(jièshào)身后103亩再生水稻的“生长(shēngzhǎng)密码”:“以前再生稻产量的高低完全看天气,现在‘1313’体系(tǐxì)让再生稻可以有效应对不利天气,手机‘叮咚’一响,气象预警就来了。”他笑着指向远处田埂上白色的自动气象站(qìxiàngzhàn),“有了这些气象‘帮手(bāngshǒu)’,天气好坏与否,我们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。”

鄢圣敏(左二)向记者讲述再生稻生长的(de)“气象密码”。拍摄:周雯
影响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蓄留的(de)主要气象条件是热量,种植再生稻有个硬指标:从(cóng)中稻安全(ānquán)播种到再生稻安全齐穗的安全生长期,积温≥4200℃。安全生长期内积温达到4200℃是再生稻蓄留的选择线。在安全生长期积温低于4200℃的地区(dìqū),单季稻适宜(shìyí)生长,4200℃以上的地区则可以(kěyǐ)蓄留再生稻,高于5400℃的地区则更适宜种植双季稻。自贡地区中稻+再生稻安全生长期积温在4300℃至4700℃,是再生稻生长的天选之(zhī)地,得天独厚的气候也使自贡富顺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再生稻之乡”。

四川省自贡水稻试验田格阵如“电脑芯片(diànnǎoxīnpiàn)”,气象科技赋能再生稻高产。拍摄:周如雨(zhōurúyǔ)
自贡市气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、再生稻(zàishēngdào)农技专家罗伟介绍,当前,川渝地区再生稻蓄留(xùliú)面积(miànjī)达(dá)650万亩,比上世纪(shìjì)80年代扩张33.33%,再生稻高适生区面积达7000万亩,较上世纪80年代扩张12.19%。再生稻种植气候优势区从川南渝西地区向西北逐渐延伸。

再生稻种植分布与(yǔ)适生区变化情况图 供图:自贡市气象局

罗伟(右二)向记者介绍再生稻气候优势(yōushì)区延伸情况。拍摄:马超
自贡市气象局(qìxiàngjú)副局长黄德刚介绍:“目前自贡市气象局正在立足四川着眼全国,落实中央(zhōngyāng)一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的部署。全力(quánlì)做好全国再生稻气候适宜区域规划。用‘三张图加面线点(diǎn)’为全国再生稻推广提供重要的气象依据。”

自贡市气象局(qìxiàngjú)副局长黄德刚介绍再生稻试验基地。拍摄:周雯
三张图加面、线、点(diǎn)
三张图:20年过去、20年现状、20年未来
面:全国(quánguó)再生稻气候(qìhòu)适宜区域规划,精确到市级
线:川渝种植适应(shìyìng)区规划,考虑土地属性,精确到乡镇,面积精准到水田
点:自贡市再生稻区划,在线的基础上,应用海量包括地理结构的三维地图数据,制作(zhìzuò)更加立体精细的种植区划

三张图加面、线、点示意图(shìyìtú) 供图:自贡市气象局
再生稻害怕“坏天气(huàitiānqì)”?
高温、低温、连阴雨(liányīnyǔ)、干旱、大风... 都是再生稻的“克星”。在(zài)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再生稻的“号角声”中,四川省再生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自贡应运而生。他们通过(tōngguò)布设农田小气候站(zhàn)、植被物候观测站,结合卫星遥感与无人机,建立(jiànlì)起覆盖113万亩稻田的立体监测网络,在“1313服务体系”支持下,形成了(le)一手气象服务“王炸组合牌”。
1313服务体系
1:“省、市(shì)、县”一体联动,信息秒达
3:“天、空、地”三维监测(jiāncè)(卫星+无人机+地面气象站)
1:“产(chǎn)前、产中、产后”一体服务
3:“平台、团队、技术”三重保障
气象(qìxiàng)服务效果怎么样?
去年,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113万亩,较2023年增长14%,最高亩产(mǔchǎn)测产超过380公斤,蓄留面积与亩产实现(shíxiàn)“双增长”。
再生稻也是农户的“金稻子”。自贡市大安区(dàānqū)黄桷村水稻种植户徐金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8月头季稻卖一块八,10月份再收一季,两季加起来一亩(mǔ)地收上千元!”徐金成说(shuō),“今年6月,出现了连续40天的高温暴晒,但农田气象监测网络提前3天就(jiù)向我们发出精准预警,我立即给20亩稻田灌水,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(jīngjìsǔnshī)。”

种植大户徐金成接受记者采访。拍摄:马超(mǎchāo)
科研进行时(shí):解锁再生稻的“时间密码”
在自贡试验田,专家们玩起了“错峰栽培”:从2月15日开始,每隔(měigé)10至15天种一批秧苗。“看!左边这块都抽穗(chōusuì)了,右边才拔节呢!”罗伟现场教学。为啥?就是要(yào)找出最佳种植时间(shíjiān)点,让水稻生长完美匹配天气变化,把产量和抗风险能力拉满!

图为2月15日种植(zhòngzhí)(zhòngzhí)的试验稻与3月10日种植的试验稻生长情况对比。拍摄:马超
自贡再生稻的“最佳种植时间密码(mìmǎ)”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